緊急救護車重新設計:以用戶為中心的方法(PART 2)
在過去的30年中,救護車及其提供的服務一直側重于將患者送往醫院,而在救護車上很少接受治療。但是急診醫學背后的科學和思想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在變化醫務實踐和服務需求的急劇增長尚未完全反映在服務上,更不用說汽車了。
特別是考慮到救護車的問題,它們的布局和存放使它們難以清洗和存放。此外,沒有標準的救護車設計,因此護理人員每天都必須在不同的室內工作。在當前的布局中,擔架被定位在車輛的一側,這使得難以從所有側面接近病人。設備和消耗品的存儲使他們難以快速使用它們,并可能對患者造成安全風險。從患者的角度來看,躺在一輛救護車可能會讓人感到恐懼,因為它們光線不足,雜亂無章且寒冷。
我們了解如何采用這種復雜系統的起點是在12小時輪班期間與臨床醫生共度時間,觀察他們的行動,提出問題并向他們學習。在一天的不同時間與不同的工作人員一起工作使我們獲得了廣泛的見解。
這種身臨其境的方法是我們在HHCD所做的工作的特征,在那里我們大多數人都接受了作為設計師的培訓。我們依靠自己與正在設計的系統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緊密合作,以進行設計過程,最終導致真正的共同設計解決方案。
我們經歷的協同設計過程可以大致分為以下階段和活動:
發現:
1.現實生活中對救護車移位的觀察
2.利益相關者訪談
3.在項目實驗室中扮演場景角色
限定
1.映射不同的使用方式
2.集思廣益潛在的替代模式
3.設備和消耗品審核
4.設計簡介
開發
1.人體工學替代布局探索
2.CAD建模
3.試驗臺開發和物理建模
4.臨床情景測試定義
5.與救護人員一起測試設計
交付
1.設計評估和迭代
2.原型完善與發展
3.測試中
在開發和交付階段之間,存在一個“ 評估-重新設計-構建 ” 的迭代過程,旨在通過我們從測試中學到的知識來改進設計。我們的過程使我們經歷了三個周期,然后開發出最終的演示器單元,該單元具有完全重新設計的治療空間,并進行了以下改進:
–中央擔架,使臨床醫生可以360°接近患者,以進行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療。
–“工作壁”,將所有設備和耗材按人體工程學原理放置在救護車的一側。
–在每次輪班之前裝載針對活動的模塊化治療包,例如敷料,插管,氣道和氧氣包,燒傷和產婦包。
–一個數字診斷和通信系統,用于監視和記錄實時患者生命體征,提供對患者記錄的遠程訪問,與醫院專家的視頻鏈接,在途中將生命體征和移交信息直接傳遞給醫院以及增強導航功能。它提供了三個屏幕:一個在駕駛室中,一個可移動屏幕,可方便地將醫護人員放在病人身上的位置,以及一個可拆卸的屏幕,用于管理救護車上下車。
–易于清潔的內部空間,避免了吸引灰塵的角落和縫隙,具有更好的照明和氛圍,對患者和親戚的威脅也較小。
–手動清潔設施,個人物品存放處和一個保管箱,以保持員工的午餐新鮮。
在測試并將新設計與現有的救護車進行比較之后,業界的反饋非常積極。我們新的治療空間使臨床醫生能夠在治療效率和感染控制方面取得重大進步。新設計的財務模型顯示,如果將不需要去醫院的緊急求救電話僅減少2%,那么在英國可以節省大約4,000萬英鎊。
到目前為止,示威者部門已經得到英國救護車服務部門的評估,但我們目前的工作是尋求將我們的服務范圍擴大到跨歐洲的救護車服務商和制造商。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整個歐洲的救護人員和患者將受益于這種新設計。